受疫情影响,一年一季的深圳时装周“搬上云端”,并刚刚落下帷幕。深圳方面决定自今年起,时装周由一年一季改为一年两季。
在中国的服装行业,素有“高端服饰看深圳”的说法。
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近日介绍,深圳服装产业在中国拥有“四个第一”:产业规模第一、品牌数量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上市企业数量第一。
2019年,深圳全服装行业实现销售总额2600多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额的10%。在全大中城市一线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则超过了60%,共有10家品牌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
在此次疫情冲击下,服装行业成为重创行业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当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的销售额同比下降32.2%,仅次于金银珠宝类的降幅。
在深圳的高端服装商家,如何看待疫情的影响?市场何时能真正迎来复苏?长期来看,高端服装背后的消费升级趋势能否延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深圳赢家时尚集团(以下简称“赢家”)副总裁、PR总监袁琼。
赢家是深圳高端女装市场的头部企业之一,创办于1994年底,201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目前,公司员工人数近万名,在全国共有近1500家门店,大部分设在百货公司或购物中心。
近1500家门店关闭,加码线上销售
在以淘宝等为代表的网络购物平台上,服装(尤其是女装)称得上是最丰富的品类之一。即便是很多大众类的线下品牌,也积极完成了线上的销售布局。
但对于赢家而言,其主力渠道仍为线下直营门店。2019年,公司营收总额为41.48亿元,其中高达78.67%的营收来自于直营门店。相比之下,来自于第三方电子商贸平台的销售占比不到10%。
为何线下的销售比例如此之高?袁琼介绍,线下门店是很难被替代的,高价位的产品必须要通过体验、服务来体现品牌附加值。
赢家时尚集团旗下共有8个自主品牌,主要定位于30-45岁的消费者,这个年龄段的女装产品又被称作“大淑装”。在其官方线上商城,以春夏季的连衣裙品类为例,价格区间在2000元左右到5000多。
在这个轻奢级的女装战场,如何与国际品牌竞争?
袁琼向记者介绍,“基本上国外的大牌在中国卖的以配饰、包、化妆品、鞋为主,衣服卖不过我们国内企业。因为我们非常了解中国女性的身材特点,尤其是30、40多岁的女性,版型会特别有针对性,这决定了很多国内的高端女装品牌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疫情的冲击下,商业停顿、商场闭店,从1月底开始,赢家的线下门店大约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处于关闭状态,这带来线下销售额的“断崖式下跌”。
当然,公司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包括内部实施“海绵节流计划”、向合作商场、购物中心申请减租降费等。
而主要的开源方式则是加大线上销售的力度,包括加强线上天猫、唯品会等线上销售以及“EEKA时尚商城”微信小程序的应用,各品牌通过尝试直播,与顾客保持互动、积极推广宣传品牌新款等。
袁琼向记者介绍,销售困境有了缓解。公司从2019年开始进行“全渠道”建设,疫情也会加强线上销售的决心。
能否迎来“报复性消费”?
目前,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
疫情影响之下,今年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部额同比名义下降19.0%。但3月同比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
按照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的品类来看,整个一季度最受重创的依次为金银珠宝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以及汽车类。
在4月17日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前期压抑的消费行为后续会得到一定程度回补,消费会逐步企稳回升。
高端服装是否将有望迎来“报复性消费”?
袁琼介绍,除湖北的少数门店之外,赢家已有98%的门店恢复营业,但销售情况跟以往相比,肯定还是“差比较多”。结合国内消费形势、以及国际疫情发展势态,乐观预计疫情对国内的市场影响会到6月。
“到目前为止,我们期待的报复性消费局面还没有达到预期,说明受国际疫情的影响,消费者的敏感心态还没有解除。”袁琼说。
但袁琼认为,这几年在高端服装领域的消费升级趋势已经很明显,这会成为未来长期的基本面。
国际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切换”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机会。赢家在其年度业绩公告中回望2019年的市场情况时指出,受跨境电商监管收紧和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影响,海外高端消费加速回流国内,促使国内高端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当年,其营收增长了65%。
全球商业地产服务商世邦魏理仕则在近日发布一份关于商业地产市场报告时称,由于疫情已发展为全球性事件,旅游和出入境受阻,奢侈品消费回流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