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所剩无几的共享服装平台又倒了一家。近日,女性时装月租平台“衣二三”发布消息称,因业务调整,将在7月13日0时停止会员下单,并于8月15日关闭服务。8月1日0时起,客服将开启统一退还会员费的通道,8月15日0时将截止操作退费。
衣二三属于共享服装行业中的头部品牌,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衣二三截至目前共获得过6轮融资,投资方都是红杉资本、真格基金、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和机构。但就是这样的头部平台,也不得不面临关停的现实。
如此看来,共享服装行业真的是“日薄西山”了。那么,这个当初在共享经济大潮下崛起的、被市场和资本寄予厚望的行业,为何会走到如今的境地?未来共享服装行业还能像其他一些绝处逢生的互联网行业那样复起吗?
一、共享经济大潮下崛起,市场需求与资本成共享服装“催化剂”?
共享服装,是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模式火爆之时站上风口的:2014年“女神派”诞生,共享服装的概念得以普及;2015年“衣二三”上线,采取每月499元的“会员包月制”;此后,多啦衣梦、魔法衣橱等多个共享服装平台也相继出现。
其实世上本没有那么多需求,挖掘得足够深了,需求也就得以凸显了。没有共享单车的那些年,人们也可以选择其他的交通方式,最后一公里也可以步行解决。但是当共享单车出现以后,人们的“隐性需求”被发掘,如今再让大家去步行恐怕已经很困难了,因为有了能够满足深层需求的选择。
共享服装也是类似的道理。在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很多人管不住自己买买买的手。俗话说“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许多女性的衣橱已经堆满,却总觉得自己没衣服可穿,于是经常“剁手”。还有不少人没什么主意,习惯跟风买衣服,买完发现根本穿不了几次,后悔莫及。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在买衣服这件事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女性非常冷静,她们在服装方面有固定的预算,不会轻易浪费。
不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共享服装都有机会。
对于“剁手一族”,共享服装模式可以减轻她们的痛苦。每个月花几百元成为会员,就可以在网上选择许多新款时装。用户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经常穿新款服饰,一些使用频次不高类型的服装也不会给用户造成额外的浪费。
对于“冷静一族”而言,她们同样也可以选择共享服装模式,或是将共享与购买方式相结合。这样在消费金额没有大的变动的前提下,还能够获得更多服装产品的使用权,更加划算。
在美国市场,二手消费文化已经高度成熟,租借衣服的生意十分普遍。在中国这一市场尽管成熟度还不及美国,但全球女性对服装的需求都是共通的。
在服装方面,爱美之心和“喜新厌旧”皆为人之常情,然而经济条件限制了很多人的需求,而且从勤俭节约的角度来看也颇不划算。于是对服装的需求成了一种隐性需求,而共享服装模式让这种需求成为强劲的显性需求,加之共享经济大潮的影响和互联网的介入,进一步催化了这门生意的发展速度。
于是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资本也纷纷出手。在共享服装行业中,第一梯队的平台基本都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融资,而像衣二三这种品牌累计融资额甚至达到数亿美元,还进入了《2018中国新消费产业独角兽榜单》。
符合大趋势,市场有需求,平台涌入资本看好,受尽宠爱的共享服装本应是最容易成功的生意,然而就像很多互联网中的生意一样,美好的开端未必能有个完满的结局,共享服装即是如此。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
二、需求强度与规模都不够,共享服装也非真正的“共享”
就需求的强度和规模而言,共享服装似乎还够不上进入“共享经济”的队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共享服装其实是在“迎合”消费主义。消费主义就是通过符号与需求制造虚假的自由与平等的感觉,对人们的意识形态进行支配,以此达到麻痹人们的效果。或许在隐性需求被挖掘出来的同时也被夸大,导致人们只是一时新鲜,共享服装生意也难以延续。
从运行模式来看,共享服装的本质还是“租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共享。要么是平台自行购买服装出租,要么是商家入驻对接服装品牌和消费者,再与平台进行收益分成。不论是何种形式,其本质都是B2C而非C2C。
既然本质上就不是共享经济,那么盈利方式也不走共享而是租赁的路子。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所谓共享服装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生意模式,与婚纱、礼服、演出服租赁这类项目相比,共享服装最突出的优势其实就是“互联网+”。
然而,婚纱、礼服租赁生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属于低频消费,而且售价颇高,所以租赁是最划算的做法,这块市场属于刚需。与之相比,共享服装生意的空间则要小得多。
从共享服装头部平台的情况来看,多是二线品牌,奢侈品几乎没有。因为奢侈品有其明确的目标用户,单价已足够,不刻意追求量的多少,而且顶级奢侈品本身也有租赁业务,不必和第三方共享服装平台合作。而共享服装平台通常面对的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女性,以她们的经济水平来看,这些共享的品牌就算自己买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如此一来貌似也没有十分强烈的租赁需求。
从卫生与健康的角度来看,服装是非常私人化的物品,多数都是贴身穿着,假如平台没有做好清洗和消毒,那么其他人有皮肤病或者沾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恐怕得不偿失。即使没有这些,中国人从心理上也很难接受与陌生人共享一件衣物。这也成为阻碍共享服装生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费用层面来看,平台通常需要负责货源、选品仓储与清洗环节的成本。而在其盈利模式中,会员费是主要的盈利来源。用户成为会员之后,即使当月没有租赁服装,还是要照样缴纳会员费。然而鉴于中国的共享服装模式远不像国外那样成熟,许多用户是抱着新奇的心理成为会员的,这种用户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会员的续费率和复购率都没有足够的保障。
即使用户能够持续增长,平台发展到中后期也会面临供应链方面的压力。除了承担固有成本,还得对接更多品牌,以保持款式的时尚,成本必然还要大幅增加。但是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只有租赁和会员方面的费用,资金链容易断裂,风险显而易见,平台的盈利自然也难以持续。
更重要的是,共享服装只是共享经济大潮下的一个方面,容易受大环境的影响。当时共享经济的热潮带动了共享服装生意发展,如今这种热潮退去,共享服装泡沫散去,更多实质性的问题暴露,大众也逐渐趋于理性。
从本质上来讲,共享经济想要成功,用户的规模才是最重要的基础。而从共享服装由盛转衰的历程来看,终究还是小众市场,并不具备成为真正的共享经济的基础。
三、共享服装昙花一现,或许因为出现的不是时候
尽管共享服装生意早已衰落,但此次衣二三的关停,对于共享服装行业恐怕也能算得上一桩“标志性事件”,折射出共享服装这条路难以前行。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市场对共享服装的需求却一直存在。
按以往的经验来看,只要有需求,行业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问题在于,服装租赁需求小众,共享经济也已经冷却,共享服装行业大概不能回到以前那种态势了,更何况从前的模式自身就存在不少缺陷。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该行业中的平台毫无翻身的机会。如果能够适当地弥补从前的短板,那么未来依然有希望。
例如平台可以在满足女性租赁衣物的基础之上增添沟通与交流板块,这有利于打造热门与爆款品牌,并且增强用户粘性。在租赁的选品和定价方面也应该更加合理:租赁的衣物不宜重复使用太多次,要及时更换和上新,租赁的价格过高,容易使用户偏向购买,要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在目标用户方面,范围也不必卡得太死。虽说女人的钱好赚,但正因为大家都这么想,男性共享服装市场也才更值得开拓。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迅速变化,男性也愈发注重穿着。在年龄方面也不必仅限于年轻群体,中老年群体同样是潜力股,适当拓展说不定会有更多惊喜。如此一来还能拓宽用户基础,让共享服装更加符合真正的共享经济的标准。
此外,共享服装生意之所以昙花一现,或许也是因为出现的不是时候:需求不够强烈,规模不够大,行业还没来得及按常规速度发展成熟就已衰落。不过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各方面条件日益成熟,说不定共享服装行业在未来仍有“复出”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