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制版,是指设计师运用专业手段将服装造型设计的要求进行技术分解,用公式与技术数据塑造成符合排料、裁剪与其他生产程序的工业版型。不仅可以为服装工业生产中的缝制、熨烫、整理等环节提供便利,而且还是检验产品形状、规格、质量的重要技术依据。由此可见,服装制版是服装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一个服装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以自己鲜明的设计赢得消费者,取决于其独具风貌的造型形式和特定的产品内涵,无论从艺术性还是从功能性上,服装制版技术贯穿其中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产品造型的角度认识服装制版技术,就不难发现在纯技术的范畴内,同样存在着深入人心的造物活动。物质的传承和人们的生活行为联系在一起,服装产品发展到现在,早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形态,而是与人交流的媒介。实施服装制版技术的目的是为人服务而不单是注重结构的变化。在公式和数字的掩盖下,造型意识与创造力同样显示着重要性,影响并支配着服装制版技术的一切活动。
一、确立科学服装制版的思维模式
服装制版技术要能够系统化、理论化地剖析服装造型设计的内涵,全面化、实践化地诠释服装结构原理,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经营特色,这些与强化造型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1、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在制版的工作中,许多服装版型设计师都会为各种实际问题而烦恼。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养成的思维习惯,也使得版型设计师和服装专业的学生对于平面裁剪制版的表现方法习以为常,渐而久之成为一种思维定式。然而平面思维方式只能解决二维的造型问题,对于三维造型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因此,在服装平面制版中一定要培养立体造型的思维模式,增加艺术的想象力。尤其要借助生活中的感受以及经验与联想,把服装制版过程中分散的数字和局部位的裁片,组合成一个立体的服装造型。而这则是做好服装制版工作的前提条件。从平面到立体,不仅是设计形态上的重大变化,而且还是认识观念上的巨大飞跃。
2、从单一走向综合
在服装院校的教学中,平面与立体剪裁都是专业课程,课时也都大致相同。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不同的处理手段,而且从数字表现与坯布塑造上,都要体现出制作者的技巧能力、感觉能力与创造能力。由于长期以来运用单一的思维模式处理服装结构设计中的简单问题十分便捷有效,因此使得一些人在遇到结构设计复杂变化时,思维模式不能及时调整到立体创造方面来,解决问题有些力不从心。不能从平面形式中看到立体数据采集后的规律变化,对此如果处理不好,将会成为服装制版师的“软肋”。而综合性的思维模式,是将造型诸多要素综合分析考虑,并加以整合研究解决。这种多元化处理立体与平面间的平衡关系,权衡、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达到最优状态,才是一种辨证科学的思维模式,也是服装版型设计师应该努力具备的。
3、理性与感性兼备
理性思维是通过思考而升华的一种抽象的认知,是能够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一种思维,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活动。感性思维,就是对客观事物直接感觉和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由于感情因素与认识层次间的制约,以及环境因素与判断性的再影响,感性思维在应对事物认识上存在不确定性。在实际生活中,常规性思维培养都会倡导人们应该学会培养理性思维和运用理性态度。而我却认为一个优秀的版型设计师,应该在倡导理性思维的前提下,在版型设计时,能够进入到表达感觉与感情的创造空间才是高手所为。学会在线条的变化中表现感情,赋予服装生命,应该是服装制版技术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二、注重形态,在结构中表现造型意识
1、讲究完整的求全意识
在国内外优秀的服装作品中,绝大多数的造型都能表现出普遍的完整性。特别是以立面形体为主的服装此特点更为明显。从客观实际来认识,所谓造型的完整性与否都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中也还是很讲究残缺美的。由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注重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此一件服装是否具有全面的美感则成为人们选择和购买的首要条件。而国际时尚潮流中的经典作品也都在诠释时尚美的完整性。因此,以统观全局的思想表现造型设计并完善其形态,可以使穿着者在视觉上感到平和,能够获得相对稳定而愉悦的心理感受,这也成为大众化的美学标准。作为服装结构制版的设计表达,也要讲究起承转合、层次分明,线条与结构的来龙去脉必须交待得清清楚楚、有始有终,特别要注意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即使很短的衣服也应如此)。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在服装市场中充斥着一种有头无尾的版型结构,只注重表面上的设计表达,而忽略了功能上的制版要求。以致在一些基础线条的处理上都做不到位,诸如上衣与裙装下摆的起翘不规范、袖口侧缝与底边没有形成直角边,以及服装侧缝线不能对条对格等。这种为降低生产成本而不保证产品质量的做法,虽然不是出现在服装主流市场中,但也绝对是应该杜绝的。
服装制版,是一个崇尚创新、技术领先的工作。只有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注重应用性的专业技术,才能综合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服装生在追求完整造型观念的作用下,我们也能看到大批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其造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追求完整性造型意识的同时,也容易导致服装结构形态按照一定的模式发展呈现趋同性。尤其在生活装二级市场中,人们常会看到各服装版型之间大同小异,差别甚微。因此,如果把完整的造型意识作为一种绝对化观念固定下来,一味地用服装造型结构的完整性来要求和衡量现代新的造型结构,也会成为限制创作思维发展的障碍。尊重传统审美习惯,更要重视现代人的爱好与追求,才会有助于服装版型设计上的创新。
2、不断完善服装造型程式
国内目前的服装制版多采用日本原型系统的裁剪法,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与生产体系。服装结构设计与制版技术的完善,会使服装成衣生产逐步形成规范化特点,也会产生程式化的倾向。我认为,规范化与程式化的形成,是服装成衣化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也标志着服装成衣化的进步是明显的。从制版的角度而言,由于企业的版型师逐渐能够使用立体裁剪,尤其是受过服装高等教育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更能熟练运用“立裁”作为表达设计感觉的技术手段,使得服装成衣整体品质有了本质上的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具有规范化与程式化的服装造型,多是大众所熟悉的与易于接受且具有一定销量的。面对目前动荡的销售市场,让服装版型设计师纠结的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如果按照已有程式化和规范化的版型去设计新的服装款式,就会很容易出现造型大同小异,款式雷同的现象。其结果势必会导致服装市场缺少个性化设计,相似版型的服装也会造成滞销与积压。其二,如果服装版型结构过多地追求变化,不仅会给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带来影响,也会在服装市场中失掉原有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为此需要设计师通过多种途径,分析流行趋势带给市场的影响与变化,自觉地去领悟造型与版型之间的变化技巧。
解决的方法,就是在掌握原有被消费者认同的造型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后再将版型加以变化作些小的修正,用于企业投产的版型一定要避免发生突然性的改变。从整个品牌造型与结构延续性的发展看,其形式的变化应该表现为一个缓慢的过程,做到新产品的投入既能引领消费者又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
3、注重形态与结构的研究
形态是造型的中心,可分为实体形态和空间形态。形态也包括依附在服装上面的图形与文字,共同组织一个完整的视觉效果。形态具有一定的语义与情感表达,它的运用可以使造型语言形象化与情感化。师法自然,通过观察自然形态,并对人工形态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学习前人先进的设计思维方法,吸收造型的精华,可以提高服装设计师的综合造型能力。此外形态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结构是形态的重要保证。人们常用“内行看门道”,来形容造型设计中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在服装设计程序中,一般都是先画“图”再制版。但在生产环节中,形态与结构却是放在一个动态的系统里进行设计意识上的磨合,没有先后主次之分。包括了创意、功能、结构在内的整体设计内容都要进行理念上的深化,舍弃非本质的细节,达到造型的单纯化和意象化。经过多次的修改与确定,制版技术与造型意识进行了另一次的重构与组合,技术里除了有科学的因素外,更有艺术的成分,如同形态与结构在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无法拆解一样,都可成为产品竞争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为此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将设计与技术人为地分开,如果都能够从人体的基本特征和审美取向上分析服装的形态与结构,那么发现其中隐藏的设计规律就会更加容易。
三、重视版型细部处理,细节处见设计
在服装设计中,无论设计师还是版型师都会对整体设计比较重视,而容易忽视产品细部的表现特征与技术处理。服装细部设计应该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服装造型中具体的局部位线条与面积的处理。它与设计者对产品造型构思的缜密程度有关。二是在服装具体结构处理上,是否顾全到主部位与零部件的协调关系,对功能与装饰、材料与工艺、号型与规格等方面的技术安排,是否符合产品造型意识的准确表达。三是服装生产的技术水平是否符合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文化品位,是否符合消费群体的着装习惯与经济状况。由此可见,细部处理不仅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而且可以间接地表现出一个企业的经营文化。这都需要设计师与制版师携手共力,要在小中见大,“小题大做”,细节处见设计。
1、产品技术特征的细部表现
服装产品的技术特征,包括从设计到生产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如:产品功能与造型设计的组合形式、服装版型表现造型意识的构造特点、材料选择与工艺技术的组合运用,以及生产方式与服装加工技术的安排与实施等。而注意细部的设计与管理,则是产品技术特征的具体表现。
首先服装产品的功能化表现是要放在首位的。造型设计不仅是指服装外观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和表现产品的功能。在设计中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造型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产品功能最大化。造型是功能上的强调和精神需求上的体现。为此需要设计师与制版师根据产品的功能,对版型结构与工艺处理手段进行仔细的推敲与筛选,以便取得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的最佳组合。注意版型细部的工艺处理和设计描述,尤其是要减去不合理的装饰部分;注意结构合理化,注重人体着装状态、动作空间的合理性表达;注意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在减少衬料层次的条件下,使服装达到同样的挺括度。
其次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应善于运用国家服装号型标准和人体工程学所提供的设计依据和参数,细化服装规格数据。尤其要考虑服装规格尺寸的多样化,满足多体型人群着装需求,使批量生产多样化。在产品既定的功能和价格的前提下,通过对产品的非物质化、结构、材料等要素的改进,将使用的资源降到最低限度。注意选用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面辅料;尽可能选择耗费能源低的环保材料。
2、产品人为特征的细部表达
服装产品的人为特征,包括产品所具有的文化气息、情感与心理等方面的综合内容,构成服装产品进入市场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最终保证。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更多地受到性别、年龄、情感、心理、社会层次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服装销售市场中找寻到自己所中意的商品,心情愉快并视为一种享受,这就表现出消费者对设计与服装版型风格的一种认可和接纳,也表现为消费者对流行元素与时尚文化的一种迎合和追求。对此,服装设计师要注意观察消费者的喜好与心理状态的变化,服装产品设计也是表现消费者情感的一种创造活动。服装产品的人为特征,应该表现为服装细部设计具有的合理性、完善性和多样性上,符合不同地域与人文环境的个性需求。此外,产品的人为特征还应该体现在服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上,那就是合理地引导消费者“为环保而选购”。服装设计师也要从创新性设计出发,通过新款式与以往过季服装“混搭”组合等方式,及做些旧物改造设计,以提高服装再利用率,从而可以合理美观地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因此我认为,服装设计师的业绩,也要以“低碳生活”理念作为盈利性设计模式的“考量”标准。从社会整体观念上,杜绝追求奢华装饰设计的倾向。倡导适度的消费理念,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这都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态文化观和价值观,也是服装设计师和版型设计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结论
服装制版是一个崇尚创新、技术领先的工作。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制版技术与造型意识进行了重构性的组合,在技术上除了有科学的因素外,更加入了艺术的成分。为此,注意制版技术与造型意识的整合与优化,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具有艺术修养的制版技术体系,对于服装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